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述了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根本立场、使命任务、原则要求及重要保障,为学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根本遵循。五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持续强化大思政工作体系,积极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制定“大思政课”建设方案,认真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打造“大国出版”大思政课,获评北京市2023年度“宣讲家杯”年度优秀作品,获批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战略课题,师生荣获第十一届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等奖第一名、第六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一等奖等奖项,思政课建设取得一系列成绩。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认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学校党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纳入学校“十四五”规划和《中共北京印刷学院委员会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以高起点高定位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举办“善用红色出版资源 上好北印‘大思政课’”主题论坛
学校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多次组织专题学习会,从思想上深刻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课程作用,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做好思想准备。2020年,学校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成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遵循。
党委书记曹文军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
举办“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政课改革创新研讨会
学校召开“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推进会
“红色出版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研讨会召开
二、传承红色文化,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课程作用
学校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让红色教育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红色文化不断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不断提升学生的层次与境界。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赴西柏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师生前往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
北印师生参加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揭牌
在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着力推动出版印刷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针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开展思政课红色出版、红色印刷、红色设计案例教学,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精品思政课,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内心。
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版红色报纸专题展
举办红色期刊专题展览
举办《共产党宣言》版本及传播展
“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在校举办
深入挖掘学校各种红色教育资源,为思政课教学提供鲜活素材。推进红色文化教育“三馆”工程,即中国印刷博物馆、校史馆、美术馆,在“三馆”中开设思政课堂,营造“时时受熏陶、处处受教育”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红色基因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对不同年级的同学开展不同形式的红色主题教育,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自觉传承红色文化。
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韬奋精神研习社”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揭牌
“博物馆里的思政课” 中国印刷博物馆馆长开讲
参观“大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王选纪念馆”
参观“大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商务印书馆历史陈列馆”
“大思政课”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开讲
通过深入的理论讲授和生动的案例展示,青年学生将青春力量与爱国情怀相融交织,激发起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感,转化为新时代出版传媒人的文化追求和责任担当。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均有教师承担服务保障任务,与学校多名师生共同践行爱国奉献的光荣使命。
马院教师参加建党百年庆祝大会
三、围绕亲和力和针对性,持续建设思政课“最美课堂”
以打造“金课”作为主要抓手,持续建设思政课“最美课堂”。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落实好思政课集体备课制度,通过集体备课等形式充分发挥教研室、课程组的集体智慧,推进教学团队建设。转变课程讲授方式,以“讲故事”“家常话”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思政课教师讲好出版传媒行业故事、学校发展故事,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在教学方式上,授课教师加强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通过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堂辩论等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尝试开展了“线上大班慕课,线下中班研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教师引导学生创作红色出版“剧本杀” 创新学习形式
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
结合学校出版、印刷、艺术等学科特点,推进红色出版、红色印刷、红色设计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开展思政课教学案例编写工作,完成《红色出版教学案例集》《红色设计教学案例集》《红色印刷案例集》《中国近现代纲要课教学案例》等系列案例的编写整理。这些案例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学生专业背景,深受学生欢迎,进一步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作品《北京红色出版》《北京红色设计》入选北京党史学习教育推荐书目,《北京红色出版》荣获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参加“‘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红色研学行”
北印学子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活动”本科组一等奖
四、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上好立德树人“大思政课”
作为高水平特色型高校,学校紧抓全国出版学科共建的重要契机,联合中国出版协会,聚焦中国出版时代新人培养,汇聚出版学界、业界专家资源,突显出版学科特色,开设《大国出版》思政公开课。该课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出版时代新人核心素质,围绕中国出版的历史成就与发展前景、出版学子的精神标杆与思想旗帜、出版业的融合发展与出版物的美学呈现等主题,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大家讲学、专家领学、行家传学”进行专题授课,夯实学生的出版学科理论基础。该课程获评北京市2023年度“宣讲家杯”年度优秀作品。
上好立德树人“大思政课”
通过“校馆共建、校企合作、校展携手”进行参观游学和授课研学,建设以中国印刷博物馆、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中国近现代出版博物馆、北大红楼、香山革命纪念馆、京报馆、商务印书馆、北京出版集团、韬奋纪念馆、王选纪念陈列室等红色资源丰富的展馆和出版单位作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力求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独特性与建设性、价值性与知识性、开放性与包容性、主体性与启发性的有机统一,努力提升新时代出版人才培养质量。
系列“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
北印学子走进香山革命纪念馆 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
五、坚持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服务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
在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中积极发挥作用,以思政课教学改革引领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以“红色出版物”“红色出版人”“红色出版机构”为载体连续三年开展红色出版史教育,以红色设计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设计好人生第一本书。思政课教师分别进入出版与传播、印刷与包装、设计与艺术三大特色领域的课程思政教学示范课团队,与相关院系教师共同培育一批学科育人示范课程,推广一批“课程思政”典型,以“出版方言”构建“大思政”格局,为学生涂上鲜亮的“红色出版”底色。学校7门课程获北京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举行“‘清源’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和“‘守正’教师学术创新计划”启动仪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辅导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集体备课会
学校教师参加京南高校联盟马院组织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集体备课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师生共读一本书”读书沙龙活动
六、聚焦思想性和理论性,助推教师教学能力科研素养提升
思政课教师是关键课程的关键人,教师能力素养是关键人的关键点。2021年底,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启“清源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和“守正教师学术创新计划”,助力思政课教师提高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水平和能力。“清源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由教学、科研、理论、思想、文化、实践六个版块构成,旨在帮助教师过教学关、科研关、理论关、思想关、文化关、实践关,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素质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守正教师学术创新计划”由研究方向凝练、研究团队组建、研究平台打造、研究条件支撑、研究成果推广五个部分构成,致力于构建符合马院实际的学术创新体系,打造特色研究方向,培养科研骨干力量,提升整体科研水平。自两个计划启动以来,学院已举办多场次报告会,为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